如何养好蛋鸡?蛋鸡饲养管理需谨慎!开产期饲养管理 1) 免疫接种。 目前,用相应的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已是预防和控制鸡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肌注相应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期为6个月),不仅可以达到6个月内的防病目的,还能有效避免免疫对高产鸡产蛋率的不良影响。 2) 光照调整。 为了能够满足高产蛋鸡的光照需求,建议在其开产期调整光照。一般从产蛋率10%时开始匀速增光,用2~3周的时间将光照增加至16小时,光照强度为10~15照度。增光过早、过快或光照太强均可能引起机体较强的应激反应。 3) 饲料更换。 为了满足高产蛋鸡的营养需求,需为蛋鸡提供能满足其生理、生产需要的饲料。为了避免或减少换料应激,建议采取“由少到多逐渐更换”的措施,一般需要2周时间。为了降低开产鸡群的应激反应程度,可在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 4) 调整鸡群。 为了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和高产期产蛋率,在开产期要按体重对鸡群进行调整,并且调整后的群体能有效降低发育不良个体抢不到食物的现象,从而促进弱势群体的生长和发育。 5) 严格检修。 损坏的设备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会损坏鸡蛋,甚至对鸡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例如,损坏的鸡笼可直接对鸡蛋或鸡体造成损毁或伤害。所以,在开产期需对鸡笼及其他设备进行严格的检修,使其保持较好的形状结构和工作性能。 6) 驱寄生虫。 寄生在鸡体内或体外的寄生虫不仅汲取营养、产生应激,而且能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便利的条件。所以,在开产期需对蛋鸡进行驱虫,常用的驱虫药有伊维菌素和左旋咪唑。 高产期蛋鸡饲养管理 1) 温度控制。 为了充分发挥产蛋鸡的产蛋率、蛋料比、免疫力高的遗传优势,需科学地控制鸡舍内的环境温度。温度过高易引起腹泻性疾病从而使料蛋比升高和蛋品质量降低,温度过低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从而降低产蛋率和蛋品质量。为此,要将鸡舍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6~24℃,最好在20℃左右。 2) 湿度控制。 蛋鸡舍内的最佳湿度为55%~60%,此湿度条件下,鸡群的免疫力、产蛋率、蛋料比和蛋品质量均能达到最高水平。为此,需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通风换气和带鸡喷雾消毒,以进行湿度的调整。 3) 科学光照。 科学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不仅能使鸡群保持较高的免疫力和采食量,而且能有效提高鸡群的产蛋率和蛋品质量。光照太强或时间太长极易引起啄癖现象的发生。一般将鸡舍内的光照强度控制在15照度左右、光照时间控制在16小时。 4) 定时拣蛋。 正常情况下,产蛋鸡每天的产蛋时间集中在9~12点,只有10%~20%的鸡蛋在下午产出。为此,需在中午12点后第一次拣蛋,下午4点后第二次拣蛋。及时拣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啄蛋率和碰蛋率,而且通过条件反射还有利于鸡体内鸡蛋的形成和产出。 5) 饲料营养。 为了满足产蛋鸡的营养需要,从开产前2周开始调整蛋鸡饲料中蛋白质和钙、磷的含量。产蛋率为70%时,每只鸡的供给量为2.6克,产蛋率每增加10%,钙日供给量增加0.1克。钙、磷比为(5~6)∶1。饲料蛋白质从开产前的14%~16%逐渐调整到16%~18%。 其他 1)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时,在正确选择、稀释消毒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操作,以达到高效消毒、应激性小、副作用小的目的。 2)搞好环境卫生。 每周建议清洗、消毒2次以上,清除的粪便、污物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 3)饲料存放。 饲料按一定的顺序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干燥、清洁卫生的专用饲料仓库内,仓库要能通风换气、防潮防水。 4)防鸟兽鼠 在蛋鸡的饲养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鸟、兽、鼠等动物进入鸡舍或饲料仓库。 来源:养殖每日行情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